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山东获3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拿奖大户”都有谁?

时间:2021-11-04 20:57:26 来源:大众网 发布者:DN032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据悉,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山东省共31个项目获奖,由山东省单位或个人牵头完成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11项,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四位(北京66项,上海21项,浙江18项)。

今年的科技奖有啥不一样?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后的首场奖励大会。

第一个变化,控制数量,强化质量。修订后的《条例》将推荐制改为提名制,明确不受理自荐。据了解,在提名制实施以前,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授奖率保持在30%左右。随着受理数量的增加和奖励数量的控制,2020年三大奖授奖率下降到14.9%,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比前一年减少了20%。“国字号”奖励,就是要有“含金量”。

第二个变化,激励基础研究,重视原创成果。修订后的《条例》第三条明确提出,“国家加大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奖励。”通过2020年的评选结果可以看出,“十年磨一剑”的项目多了。曾经数度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今年开出“双子星”,并且两个一等奖都授予了化学领域。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唯一的“创新团队”殊荣。

第三个变化,面向外籍,全面开放。修订后的《条例》,将三大奖的奖励对象由“公民”改为了“个人”,旨在奖励长期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2020年度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全部向外籍人士开放,最终有5个获奖项目由外籍专家主持或参与完成。

山东今年的获奖项目有何特点?

在山东获得的31项国家科技奖中,除11项由山东省单位或个人牵头完成的获奖项目外,还参与了20个获奖项目,包含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7项。其中,山东烟台金泰美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山东省科技厅介绍,山东的获奖项目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首先,山东省获奖项目覆盖电子信息、医疗卫生、高端装备、资源与环境、农业、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在传统优势领域保持领先的基础上,电子信息和海工装备等技术领域有了新的突破,这使得获奖成果技术领域更宽泛。

其次,山东省牵头获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的比例达到45%,为历史最高,反映山东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的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在能源技术、矿山资源、生态环境方面共8项成果获奖,为缓解我省资源环境带来的发展压力、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了重要支撑。

山东哪里获奖最多?沿海城市、高校成主力军

在山东的31个获奖项目中,青岛拿下了12个,烟台有4个,仅这两个沿海城市主持和参与的获奖项目就占据了山东获奖项目的一半。

青岛共有12个项目获奖,其中技术发明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获奖项目中,主持完成3项,海洋领域成果突出。在这12个项目中,有6项由青岛企业直接参与,占获奖项目的一半。领域覆盖范围除化工、养殖业、农业、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外,动力电气、科学仪器、土木建筑有了新的突破。6家企业中,青岛高新技术企业占三分之二。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烟台参与完成的4项优秀成果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项集中在苹果、海洋、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其中,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烟台金晖铜业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高速铁路用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关键技术及应用”和石药集团百克(山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聚乙二醇定点修饰重组蛋白药物关键技术体系建立及产业化”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山东各高校更是国家科技奖的有力竞争者。记者注意到,青岛、烟台斩获的多个奖项均由高校牵头主持。

山东大学主持和参与完成的7项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量再创新高。其中,山东大学作为主持单位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参与单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李术才院士主持完成的成果“复杂环境深部工程灾变模拟试验装备与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承慧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电能净化关键控制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有4项成果获奖,其中牵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项目为“海洋深水钻探井控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典型农林废弃物快速热解创制腐植酸环境材料及其应用”项目。

由中国海洋大学薛长湖教授团队领衔完成的成果“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连续三年斩获的第四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由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张福仁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麻风危害发生的免疫遗传学机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山东农业大学获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园艺学院陈学森教授主持完成的“苹果优质高效育种技术创建及新品种培育与应用”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也是陈学森教授团队继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第二次摘取国家科学技术奖。植保学院王金信教授参与完成的“粮食作物主要杂草抗药性治理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动科学院杨在宾教授参与完成的“图解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系列丛书”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参与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附:山东近五年获奖情况概述

2020年

山东省共31个项目获奖,其中山东省单位或个人牵头完成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11项,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四位(北京66项,上海21项,浙江18项)

特点:

获奖成果技术领域更宽泛,覆盖电子信息、医疗卫生、高端装备、资源与环境、农业、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

在传统优势领域保持领先的基础上,电子信息和海工装备等技术领域有了新的突破;

获奖成果结构不断优化,山东省牵头获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的比例达到45%,为历史最高,反映了山东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019年

32个项目获奖,其中山东牵头完成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13项,位居全国前列,成绩再创历史新高。

特点:

产业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作用显著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在国家科技奖舞台;

科技支撑“经略海洋战略”取得新突破,彰显山东海洋科技国际影响力;

科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新业绩,农业科技创新质量稳步提升;

科技创新驱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山东从能源大省向能源强省转变。

2018年

25个项目获奖,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有12项,较2017年增加了6项;获奖数量占全国总数的比例由2017年度的7%提高到11%,其中自然科学奖3项、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4项、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17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人。

特点:

授奖领域覆盖更宽泛,授奖数量在全国位次再度提升;

获奖成果水平代表了山东科研水平;

自然科学奖实现了量和质的新突破;

新旧动能转换催生先进技术,海洋领域创新成为新阵地;

青年科技人才崭露头角。

2017年

18个项目获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6项,均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作为参与单位获奖12项,其中包括淄博泰光电力器材厂作为参与单位的“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也是时隔三年,山东单位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特点:

在国家的重大工程建设中,山东创新发挥力量。

2016年

31个项目获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3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

特点:

自动变速器研发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轨道交通轻量化制造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文章来源:大众网)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