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沙坪坝降本增效 “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1-11-15 14:59:27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布者:DN032

从农作物播种、灌溉施肥到采摘销售等全产业链服务,过去靠劳动力解决的事儿,一套系统就能高效完成。

近年来,在沙坪坝区中梁镇,当地优质农业项目就通过在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上引入智慧农业模式,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水肥一体化”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精准“供给”

眼下,位于中梁镇永宁寺村的普迪生态园,62个大棚里又育起了草莓新苗。

该生态园负责人杨家全告诉笔者,只要将草莓的生长周期录入园区引进的智慧农业系统里,草莓的整个灌溉施肥过程都不需要人工帮忙。

杨家全所说的这一套“智慧农业系统”,实际上是去年建设完成的“水肥一体化设备”。该设备主要是借助压力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

“通过这套设备,有效地提高了园区的集约化管理水平。”杨家全告诉笔者,“水肥一体化设备”的关键之处就是能按照农作物的需肥规律,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过去靠人工施肥可能会造成不均衡,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而现在通过智能设备进行灌溉施肥,就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精准的‘供给’。”

通过“水肥一体化设备”自2020年以来,杨家全就节约成本三分之一以上,仅草莓的产量就提高了10%左右。而事实上在杨家全的生态园里,先后还引进了农业智能4要素传感器2套、土壤温湿度传感器2套、环境监控系统1套、直流脉冲式电磁阀设备50套、智慧物联网管理系统1套、手机APP系统1套……园区智慧化建设“火力全开”。

近日,重庆市信息中心副主任陈渝在对杨家全的园区参观考察后表示,通过对农业进行智慧化改造,从施肥、环境监测、以及产业销售等环节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降本增效。“在智慧农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提供有针对的指导,并为现代化的智慧农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创新智慧农业发展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单一劳动力变全产业链工人

位于中梁镇的“七彩祥耘开心农场”,是一个现代化、科技化程度较高的示范性农业观光园区。目前,该农场具备了远程监控、远程喷灌、气象数据实时采集上传等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并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菜品的物物交换和期货交易。

在该农场中有76份整齐连贯的田块成为了城市居民在农村承包的“私人田地。该农场负责人魏来告诉笔者,田块中所耕作的农作物种类由承包的市民决定,市民播种以后的后续管理全部由农场设置的”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完成。待农作物成熟出土以后,也会由该农场的物流平台进行统一配送到居民家中。值得一提的是,市民在收到这些农作物后,通过扫描附带的二维码,可以对产品进行全过程追溯,从而确保产品品质。

而事实上,这样的全过程智慧化管理,只是该农场的一个缩影。其先后还引进了自动气象站、环境信息采集设备、实景监控系统、智能远程控制终端设备、可视化显示设备、移动采集、远控设备、物联网远程控制与智能系统等。

“通过对农场进行智慧化建设,也是对农业资源的一种整合。”魏来告诉笔者,农业的智慧化建设一方面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科学依据,优化农作物生长环境,使其获得生长的最佳条件,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也更方便区域管理,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和农业自动化。而另一方面,也促成了农民的转型,拓宽收入。

在该农场,过去从事灌溉施肥、调试设备的农民,如今已经转型。有的成为了智慧系统的“把关人”、有的走进农产品的流水开展包装工作。不少农民还通过对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培训成为了新型职业农民。

“过去农民流转土地以后,更多的收入就是到农场务工,随着智慧化系统的引进,农民自身的转型也势在必行。”魏来介绍说,比起单纯地靠劳力劳动,农民靠技术拿工资,收入是过去的好几倍。

同时魏来还表示,为了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农场还将收购农民的农副产品,依托农场完善的销售及物流系统,让农民自家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

(文章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