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城市发展的“看点” 不仅仅体现在GDP排名里

时间:2021-11-17 14:58:58 来源:新京报 发布者:DN032

今天,有媒体梳理了今年前三季度50强城市。据统计,前50强城市的GDP之和已经达到了44.2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3.7%。

仔细看这份榜单,其实和2019年和2020年的榜单整体变化不大,个别城市排名小有变动,而此类榜单反映出的“老问题”,依然待解。

最显著的特征当然是南强北弱,这在近些年的各类数据榜单中都有所体现。在前10名中,北方城市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北京,跟随其后的就是排名11位的天津。除了GDP不如南方亮眼,北方城市带内部的差距也较为明显。以京津冀为例,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分别排名第2、11、28、39。

相形之下,长三角整体呈现了一种“群星璀璨”的观感,共有18个城市入围50强,并且位次都还相对靠前,上海第1、苏州第6、杭州第8、南京第10、宁波第12、无锡第14。这种密集,恰恰是长三角经济结构强关联的直接体现,无论是珠三角还是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的均衡程度都与长三角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不过城市GDP的排名,只是衡量经济状态的一个指标,不能说明全部。从城市GDP看,似乎北方经济要黯淡不少,但如果换个坐标系,观感也会随之改变。以2020年人均收入为例,天津排到了全国第4,山东排到全国第8,辽宁全国第9,内蒙古第10,高于重庆、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经济指数的复杂性,意味着也不必根据某个榜单就迅速得出简单的结论。经济发展的东西和南北差距固然是存在的,但这种差距应当被正视,也应当被审视。比如产业结构的区别,北方传统优势如农业、制造业等,反映到城市GDP——这种服务业、金融业重要性极大凸显的指标中,自然是不占优势的。

因此,针对南北差距,应当综合各类经济指标精准施策,避免简单归因尤其是情绪化的“地图炮”,这些粗线条方案对于解决问题恐怕意义不大。

客观来看,近些年城市GDP解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比省域GDP参数更有“看点”,这和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以及转型升级后城市成为经济发展主动力的大形势是相关的。省域之间的经济配合,有时甚至弱于跨省域的城市带联系。

比如前不久马鞍山发布公告称“南京是省外”就是一例。南京和马鞍山的“亲密无间”,体现的是中心城市的强辐射力。这种辐射很多时候是超越于行政区划的,也代表着未来经济趋势的某种信号:未来世界的竞争极有可能是城市群的竞争。

因此,即便城市GDP的榜单不代表全部,其折射的问题依然是值得重视的。反映在区域差距上,就是北方强中心城市不够多,形成共富局面、产业链互补的城市群不够密集;成渝地区、湖北的GDP也高度向省会集中,省域内差距巨大,50强里四川只有成都上榜,湖北除武汉外,也只有襄阳排到第50。

当然,这些问题也是存在多年的“老问题”了,解决恐怕非一朝一夕之功。一方面我们要全面看待经济指数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一些地区在“城市经济”上存有短板,尚未完全切换到城市群竞争的新轨道上。

这些,还是得回到破除体制机制束缚、改善营商环境、壮大产业集群等话语范畴,相比于投资拉动等方式,改革永远是第一位的。通过改革激发内生动力,让城市自然地履行带动经济的关键职能,这在今天已经显得更为关键。

(文章来源:新京报)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