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成绩单下周公布 韧性强的“性格”未曾改变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得益于外需的持续旺盛和内生动能的逐步恢复,中国宏观经济呈现稳健复苏态势,而随着规模性政策逐步退出、宏观政策的边际收紧,下半年以来经济复苏势头有所放缓。
国家统计局将于1月17日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届时GDP增速、工业、消费、投资等经济数据将公布。
多位专家分析,全年GDP增速有望达8%,而四季度经济增长或降到4%左右,呈现出“前高后低”、“结构分化”和“压力加剧”的运行特征。疫情防控总体稳定,外资外贸持续景气,制造业投资韧性增强,为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复苏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
展望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随着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加力提效,基建、制造业和消费等领域将改善,驱动我国经济上行的力量有望增强,我国经济发展仍具有韧性较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全年GDP增速有望达8%
2021年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复苏和平稳运行。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
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年度调研报告显示,18位经济学家预计2021年全年经济呈前高后低走势,最终将实现全年GDP为8.06%(预测均值)的增速。
在1月8日举行的第二十六届(2022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经济增长、价格、就业、国际收支这四大宏观指标显示,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出经济增长较快、消费价格较低、就业情况较好、国际收支平衡的特点。
“2021年我国GDP将连续第二年超过人民币一百万亿元,占世界比重将进一步上升,人均GDP连续第三年超过1万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十足。”宁吉喆说。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1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复苏的一年。一方面,疫情防控的总体稳定、外资外贸的景气持续、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向好以及全面小康目标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在疫情期间的持续复苏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反复、极端天气的出现、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企、宏观经济政策的快速常态化、房地产和碳减排等结构性调整政策的同步实施、金融风险的控制以及平台整顿等,使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自二季度开始加大,经济复苏进程有所放缓。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虽逐季下台阶,但整体上仍然在复苏的轨道上稳健运行。生产端和需求端渐次得到改善,制造业和服务业展现了足够的韧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保持旺盛的投资,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不断成长壮大;城镇新增就业持续扩大,城镇调查失业率较为稳定,始终低于年初的预期目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处于合理区间,总体保持稳定。
“特别是,全球市场受疫情影响出现了严重供需错配,中国出口受益于此实现强劲增长,既满足了全球需求,也极大地支撑和拉动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复苏。”王军说。
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需求方面,疫情反复以及房地产强力调控等政策导致需求端明显收缩;供给方面,部分地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时将中长期目标执行短期化,能耗双控政策执行简单化,导致供给冲击,加剧能源品价格上行,冲击中下游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
内需疲弱、外需强劲
外贸外资延续强劲增长态势,是2021年中国经济的最大亮点之一。由于中国与世界疫情防控进程的不同步、中国与世界供应链重启的不同步,使得中国的产业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不仅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疫情物资和生活物资的供给基础,也保证了中国出口逆势出现超预期增长,为中国内循环的重启和经济整体复苏提供了时间窗口。
2021年以来,在全球规模性政策的刺激下,国内外生产相对需求恢复的不同步为我国出口进一步提供了增长动力。罗志恒表示,2021年中国经济最大的超预期是出口持续强劲,1-11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长31.1%,两年平均增长15.7%,创2011年以来新高。强劲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疲软的内需,呵护经济平稳增长。
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日前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202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将有望达到6万亿美元,增长超20%。2021年进出口增量约1.3万亿美元,也就是相当于过去10年增量的总和。2021年前三季度,出口和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15%和12.1%,再创历史新高。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长期而言,中国进出口具备持续增长的能力。2021年进出口增速是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原因一方面是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宽松与财政政策扩张的外溢,全球经济贸易整体恢复。另一方面是全球疫情反复,使得中国防疫措施与产业链稳定性的优势持续凸显,出口占全球比重趋于上升。
内需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8%,高于消费对2018年和2019年全年GDP增长的贡献率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疫情反复、极端天气引发的灾情险情,导致部分消费领域增长放缓,消费复苏进程严重受挫。
在新冠疫情暴发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大致在7%~9%之间波动。而在2021年,该指标由1~2月的33.8%回落至11月的3.9%。当前的消费增速显著弱于疫情暴发前的水平。分析原因,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研究员张明撰文表示,一是新冠疫情迄今为止仍在各地有零星反弹,导致疫情防控形势依然紧张,影响了相关行业消费增速;二是新冠疫情对服务业等行业的人员收入水平造成了显著负面冲击,收入增速的下降自然也会影响消费增速;三是目前消费者短期内的预期偏弱。
交通银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参与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时表示,2021年消费复苏偏弱,预计两年平均消费增速在4.5%左右。从消费结构来看,受疫情影响,餐饮收入和房地产相关消费占比下降;与此同时,原油价格上涨,促进石油制品零售占比提升。
制造业投资是中国经济韧性所在
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结果显示,经济学家们对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测均值为5.29%,202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的预测均值为5.71%。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断收紧,“三道红线”资产负债率要求、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两集中”供地等一系列监管机制相继出台,从资金来源到土地供给展开了全面调控。在调控政策的影响下,2021年下半年商品房新开工、销售等指标明显回落。
基础设施建设占国民经济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7%左右。2021年11月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同比-0.17%,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低值,而且较2019年11月下降3.6个百分点,基建对投资的拖累比较明显。
长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吴金铎撰文分析,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7月开始出现显著下滑,原因或在于高质量基建项目储备不足,项目审批审慎导致进程较慢;基建投资回报越来越低,难以满足专项债项目的收益回报要求。
2021年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快于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2021年11月数据显示,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13.7%,较上年上升17.2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上升11.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稳定主要受益于上年制造业投资低基数,且2021年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较高导致制造业盈利改善所致。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制造业投资逐季改善,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支撑,也是中国经济韧性所在。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1~11月份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2%、2%、3.3%、4.3%。
王军也认为,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成长壮大,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的增长很快,对相关产业和上下游的带动力不断增强,制造业内部投资结构优化明显,智能、低碳、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爆发式增长,体现了我国加快产业升级的态势。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新发展格局全面布局的一年,更是各地政府全面换届之后的一年。CMF报告认为,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必将逆转2021年经济复苏乏力、增速回落的势头。一方面它将部分延续2021年宏观经济复苏的动力和基础,另一方面在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协调体系再调整以及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等因素的作用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将得到极大的缓解。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精彩推送
- 中国经济成绩单下周公布 韧性强的“性格”未曾改变
- 新一轮政策厚植“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沃土
- 更大力度减税降费 力促经济稳定和结构升级
- 大坑!火爆的“一口价”黄金 竟暗藏猫腻?这些知名品牌被“点名”
- 增资扩产和招商引资“两手抓、两手硬”,肇庆将有何行动?
- 江苏苏州首发中老国际货运列车
- 浙商证券李超:近期是重要降息窗口期
- 发改委: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 上海浦东:2022年将持续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
- 铁路12306:费者使用的“加速包”并不能拥有优先购票权
- 惠城区区长翟树宇:强平台、抓项目、提质效,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 王楚彬:做大做强做优玩具产业 全面融入中心城区发展
- 浦东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1.45万亿元左右
- 浦东新区今后五年将力争经济总量达到2万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万元
- “健康消费”值得呵护
-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召开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建设研讨会 深入研讨加强逆向回收物流建设等
- 抖音好物年货节《百大品牌年货必备榜消费趋势报告》发布
- 小红书封禁多家涉嫌违规营销品牌 加强网络生态治理亟须多方统筹协同发力
- 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虚假招聘 “美丽陷阱”诈骗团伙被曝光
- 出国留学读“一年制硕士”是否值得?关注教育本身的内涵和价值
- 电子消费券激发居民消费热情 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 智能客服与消费者多元语言不相匹配 有悖其提升效率的设置初衷
- 多家快递企业春节快递不打烊 满足春节期间的快递寄递需求
- 西安孕妇流产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特殊群体就医如何保障?
- 夫妻离婚以后的抚养权变更纠纷应以未成年人的利益为最大原则
- 从初中肄业当保安到取得学士学位 许文龙的“逆袭”鼓舞人心
- 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突出 “代练帮”App被处罚
- 女子在深圳地铁“女士优先车厢”内挨个嘲讽男乘客的视频引发热议
- 严格控制学科类培训时间 优质供给让教育回归本真
- “机械土木、生化环材”几大天坑?数字化生产取代传统的制造工艺
- 玲娜贝儿成了二次元世界“顶流明星” 透露年轻一代追求“可爱萌”的审美观念
- 更多初创企业入局潮玩 在传统与潮流的交汇处涌现更美的创意
- 西安孕妇流产等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未尽到“诊疗义务”责任
- 多地倡导“就地过年” “春节不打烊”具有雪中送炭的重要意义
- 科技大国不同凡响 “冰雪之约”北京准备好了
- 天主会教皇方济各(Pope Francis)公开支持培育钻石
- 构建“新IT”底座,联想集团以创新技术和服务助力中小企业成长
- 港股1月11日早报:龙湖集团发债融资28亿元 阿里巴巴张勇辞任微博董事
- 超预期!净利大增24% 多家上市银行“报喜” 净利增幅全创新高 行情要来了?
- 列入“淘汰类”产业!虚拟货币矿机巨头股票大跌 多个比特币“挖矿”合同被判决无效
- 各地吹响重大基建集结号 超3万亿投资托底稳增长
- 设立产业研究院、多位高管变动……这家头部券商又有大动作!
- 钢铁行业今年形势如何?中钢协的年度工作报告给出了预判!
- 金融产品网络营销大扫除
- 天津疫情来势汹汹 多家上市公司回应
- 工信部:到2025年基本形成现代轻工产业体系
- 郑州完成多轮核酸检测 消费品上市企业线上“开花”
- 银保监会:中国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
- 北京金控集团翟彦杰:用技术手段挖掘数据价值 为普惠金融开辟发展新路径
- 银保监会:构建保险机构非现场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
- 用电大数据凸显广西经济发展三大态势
- 2022年中央提前下达河北农业转移支付资金1092787万元
- 【金融街发布】银保监会:积极参与健康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的顶层制度设计
- 任泽平万字“印钱生娃”长文登顶热搜 是解决办法还是哗众取宠?
- 线上社区电商订单量翻倍激增 多家社区电商平台上蔬菜等品类出现“抢空”情况
- 商丘市教育局推迟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
- 活到老学到老 “大龄”考研生走进公众视野
- 首批“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名单公布 5所高校上榜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 河南省推迟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 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保障广大市民健康安全 1月10日起郑州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暂停线下教学
- 北京延庆八达岭镇首届冬季旅游文化节启动
- 独山子石化塔里木石化分公司: 丁烯-1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 福建出台实施交通运输稳增长促投资十一条措施
- 1.88亿吨!苏州交通船闸年度船舶通过量创历史新高
- 江苏首套自动化船闸运行系统试运行
- 引导绿色消费 碳标签该贴起来了
- 湛江海事促成两“三无”船舶自行拆解
- 新作《极限竞速:地平线5》在发售后人气持续走高 国产“神车”五菱宏光或将加入
- 勇立潮头树标杆——湖北恒宇纵横联合鞍山移动打造“5G+智慧银行”
- 中信建投:重申家电板块战略性配置机会
- 中信建投:建材行业仍处在业绩与估值修复的双重利好阶段
- 中信建投:创新药迎中长期布局良机
- 1月10日盘前重要市场新闻
- 中信建投:半导体12月交期进一步拉长
- GDP数据披露:长春去年近7000亿 大连预计7600亿
- 珠海高新区新政揽才 最高600万元住房补
- 在“美团”上发违法广告 两家医美机构被罚!
- “稳增长”基调不变 金融地产板块涨势或延续
- “氢进万家”工程实施近一年 进展如何?
- 珠海国资“破万亿”背后:2年新增产业投资项目逾200个 以投促引“圈地”新兴产业
- 国资委:进一步压实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风险防控主体责任 突出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 【重磅前瞻】2021年12月CPI、PPI数据公布,70城房价将出炉
- 朱民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金融探索:最主要的抓手是零碳金融
- 总投资228亿元!上海青浦开年集中签30个重点产业项目
- 【原创】佛山:珠三角枢纽机场年底动工!
- 【原创】佛山:金融高新区2021年新引进项目258个投资500亿元
- 收紧各类“税收洼地” 多部门合作严堵偷税漏税 2021年追回909亿元
- 上交所助力产业企业发债“开门红” 创新债市投融资互动机制
- 2021“沪上金融家”结果发布 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加快构筑
- 【2021沪上金融家】建设全球金融中心 上海实力出圈
- 冬奥会成为氢能应用示范窗口 市场关注点转向业绩驱动
- 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体现在绿色发展
- 国融证券董事长侯守法:注册制改革下 我国资本市场“散户化”特征被逐渐扭转
- 证监会投保局黄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期货违法行为
- 宜昌53个基础设施项目开工
- 2021“沪上金融家”评选结果出炉 上海金融软实力获充分肯定
- 两会声音|市政协委员、城市空间信息北京重点实验室主任杨伯钢:改善垃圾末端处理技术 探索行政奖惩、积分得礼措施
- 聚力绿色提质量(稳健前行开新局)
- 项目到位资金占全市1/3 广东援藏2021年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
- 上期所副总经理陆丰当选“2021沪上金融行业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