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谁是中国创新百强区:前十强广东占半数 深圳南山蝉联第一

时间:2022-04-12 17:09:13 来源:时代周报 发布者:DN032

长三角、珠三角谁更强?

中国创新发展哪里强?

日前,工信部下属机构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2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在全国(直辖市和港澳台除外)的906个地级市市辖区中,深圳市南山区再一次脱颖而出,蝉联榜单第一。深圳市宝安区、广州市天河区、杭州市余杭区、广州市黄埔区则分列第二至第五位。

按照省份来看,在此次创新强区指标评价中,广东表现最为抢眼。前十名中,广东占半数,浙江、江苏、湖北、陕西各占一席。

长三角、珠三角谁更强?

透过榜单,全国城市创新空间格局清晰可见。

在此次公布的创新百强区中,区域分化明显,其中东部地区优势较为突出,占60席,超过“半壁江山”。

而中西部省份也有亮点,西部和中部地区分别占19席和17席。其中,武汉市洪山区、郑州市金水区、西安市雁塔区均进入榜单前十名。东北地区亦上榜4席。

城市创新生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强一致性。作为中国两个最稳定发展的城市群,长三角和珠三角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创新实力强劲,堪称全国创新“优等生”。

那么,这两个“优等生”表现如何?

从省(区)分布上看,不同梯队之间差异明显。此次百强区分布在19个省(区)内,其中来自两大城市群的广东、江苏、浙江三省,分别以19席、17席、13席位列前三位,而安徽亦有3个城区上榜。

也就是说,珠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上榜总数达到52个,占据了榜单的半壁江山。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50席中,珠三角与长三角各占17个席位,其中广东17个,浙江6个,江苏9个,安徽1个。而在创新实力上,珠三角排名更加靠前——前5名中,广东包揽4个席位,深圳和广州各占2席。

蝉联榜首之位的是深圳市南山区,作为科技强区,这里是深圳乃至珠三角的创新引擎。

2021年,该区实现GDP7630.59亿元,同比增长9.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3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28.6%,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近1/10;截至目前,上市企业总数达189家。此外,该区还专门聚焦“基础研究+ 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金融深度服务科技创新。

排名第三的广州市天河区的成绩也十分亮眼。2021年,天河区GDP实现6012.20亿元,成为广州唯一总量超过6000亿元的城区,总量占全市比重达21.3%。

这一年,天河区升级打造“一赛一节一基地”创新服务平台,新增科技类企业3.4万家,占全市38.2%;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995家,占全市26%。同时,新增国家级孵化器4家,居全国各区(县)首位;全区专利授权量达2.9万件,总量连续19年全市第一;10项成果入选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市45.5%。

百强区各有产业特点

一直以来,城区在中国创新驱动战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根据赛迪创新百强区的评选标准,要对创新环境、服务、主体、成效等城区创新要素进行系统评估,从“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方面,根据地区生产总值、R&D投入强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16个角度,对全国(除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906个地级市市辖区的科技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改革创新等重点领域创新水平进行全面分析。

根据评价结果显示,2021年,创新百强区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8.4%,集聚了9.7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39家,在引领构建“热带雨林式”全面创新生态、探索突破性创新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型城区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各区所表现出来的实力优缺既有共性,也各有差异,且大多数创新优势都带有强烈的产业特点。

排在榜单第二位的深圳市宝安区,就实现了“飞跃式”上升,其名次由去年的第八位一举跃升至今年第二位。这也与该区近年来持续夯实产业基础、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密不可分。

据深圳市宝安区政府官网统计,目前宝安国高企业总量预计突破6500家,有望连续5年蝉联广东省区县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初步审核通过6933家,连续3年蝉联深圳市第一。

自去年以来,宝安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73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总数达480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39个、市级74个。另外,宝安还有9个院士工作站、14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同为创新高地,居于榜单第六位的南京市江宁区,则以科教见长,重点借助校地融合汇聚高端资源,与南京大学共建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双创基地,促进校企、校地间资源畅通及技术服务共享,强化校地赋能。

排名第七位的武汉市洪山区,正在高标准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目标是打造湖北协同创新引领区,目前已集中谋划布局40余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为特色,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格局,同时布局了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涌现出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一批新业态。

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专家表示,城区作为城市创新资源集聚区,要坚持“四个面向”,积极抢位前沿科学、先进技术的“第〇公里”,以源头创新突破薄弱环节,打造城市经济新竞争点,培育城市新竞争力。同时还要集聚服务资源,搞活“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并强化分类指导,完善梯度有序分工明确的创新主体引培体系,同步做好服务支撑,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标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