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震惊!6600万条信息 竟然错了!漏了!

时间:2022-05-21 09:22: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者:DN032

6600万条报送监管的信息,竟然错了!漏了!

这是银保监会近日通报的一个保险业“震惊”事件。

作为被监管对象,机构向监管部门报送数据时应该谨慎、准确。可从监管部门近期的几次通报来看,屡有保险机构错报、漏报、迟报、瞒报数据。甚至监管部门多次点名批评,仍有机构再犯,这是怎么了?

多险企数千万条信息错漏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近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2021年中国保险业保单登记管理信息平台数据报送与治理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

《通报》显示,某合资寿险公司漏报700万条个人险种信息;某大型中资寿险公司错报4900万条受益人信息;某小型中资寿险公司漏报973万条保单信息,漏报34万条保单的被保险人险种关联信息。

对于数据报送这样基础性的工作,缘何多家险企齐刷刷出现错漏,而且数量如此巨大?

记者向上述大型中资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在2017年保单登记报送时,按原始数据口径报送,4900万张已失效的短期简易赠送意外险保单的受益人历史数据,与中国银保信公司的数据校验规则不一致,导致数据错报。

除了个别公司错报、漏报大量数据,《通报》还显示,数据报送迟滞、整改拖延的现象时有发生。

根据《通报》,某银行系寿险公司2021年增量数据累计迟报18天,沪上某寿险公司保费明细表专项整改延迟近10个月,某汽车保险公司雇主责任险专项整改延迟6个月……

错报、漏报、迟报、拖延……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机构对于数据报送问题重视不够。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首先,有些保险公司可能更关注自身的业务发展,对于与自身业务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数据报送工作不重视,人员安排和工作要求不到位,导致迟报、漏报、错报频繁出现。其次,数据报送出现问题有可能是保险公司与平台运营单位的沟通不到位,理解出现偏差导致的。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资深精算师徐昱琛认为,数据报送工作虽然较为基本和基础,但工作难度较大,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涉及部门多,二是涉及数据量大。数据报送主要涉及负责保险公司日常统计的部门,可能是业务管理部门等;信息管理或者IT部门,具体执行数据明细导出,按照规定的格式上报。

不能再拖了!6月10日前完成整改

正如上述专家所言,机构数据报送出现大量错漏,归根结底还是机构对数据报送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记者获悉,中国保险业保单登记管理信息平台(下称“保单登记平台”)是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建成的保险业重大基础设施平台。根据相关要求,保险公司只要有业务发生,就应严格按照T+1的要求向保单登记平台报送数据。

业内人士表示,这是监管部门直接获取消费者保单原始数据的重要窗口,便于其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这也构成了监管部门统计、分析、发现问题保单及潜在风险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有效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数据报送管理是监管部门实施其他监管措施的基础,也是数据治理的前提。”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已针对机构数据问题连发5份文件,涉及多份通报、通知和管理办法,由此可见监管部门完善数据治理相关制度的决心。

业内专家表示,各机构不要再抱有侥幸心理,糊弄、拖延都不是办法。机构需自上而下重视数据报送工作,提高数据质量,还行业一个风清气正、真实干净的市场。

对于《通报》中的问题,银保监会指出,保险公司要明确一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责任人,制定专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于6月10日前完成整改任务。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标签: 监管部门 银保监会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