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全球快资讯丨工信部:今年上半年重点培育的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完成产值6.2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6.1%

时间:2022-09-23 22:27:11 来源:证券日报网 发布者:DN032

9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信部规划司司长王伟介绍,今年上半年重点培育的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完成产值6.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已成为引领带动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相关资料图)

王伟表示,工信部统筹推动全系统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制造业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取得积极成效。

工信部数据显示,京津冀三地产业转型升级和转移对接取得重要进展。截至2021年底,北京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近3000家,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1%。河北累计从北京、天津转入产业活动单位达1.1万个。雄安新区建设大踏步推进,今年实施重大项目100多个,预计全年投资超2000亿元。新一批高质量跨区域产业合作载体正在加快形成。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肖金成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产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京津冀通过产业链的合理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差别化发展,使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北京在主动“瘦身”,积极调整疏解转移一部分功能,发挥好科技、人才、国际交往的优势,提高新技术的研发能力和水平,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河北利用地域空间、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等优势,将京津两地更多的科研成果产业化。

长三角制造业一体化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长三角三省一市围绕重点产业成立产业链联盟,深化区域间产业链合作对接,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长三角地区贡献了全国1/4的工业增加值,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60%、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均占全国1/3、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38%,制造业带动作用更加突显。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张宏韬介绍,通过落实《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联合三省探索形成产业合作和技术创新的协同推进机制。长三角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创新型产业引领区域产业发展,形成集群发展态势,发展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汽车、民用航空、高端船舶、机器人等重点产业发挥系统集成、整机牵引优势,带动上下游集聚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11.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为16.17%;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3.7%,高于全国平均2.37个百分点。拥有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5.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公布了一组数字: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人民币。目前大湾区已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体系。今年上半年,大湾区内地9市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5.9%和33.1%,形成了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万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广东工业发展的主引擎。

成渝地区加速成为西部地区制造业增长极。2021年,四川工业增加值增长到1.54万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速达到8%;重庆工业发展量质齐升,规上工业利润由2012年的608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887.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5.5万元/人提高至41.9万元/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产业基础最雄厚的区域,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杨正华介绍,为加快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重庆、四川两地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务实推动“一体化”发展。2019年至2021年,两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从6.5万亿元增长至8万亿元。

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宏皓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制造业集群正在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不仅是包括京津冀和长三角等传统的制造业高地,很多地区已经通过扶持新的制造业集群实现产业升级和焕发活力。一些成长于中西部的制造业集群发展速度较快,正成为我国制造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编辑才山丹)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标签: 同期增长 先进制造业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