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从就业目标看支持民营经济和制造业的重要性

时间:2023-04-06 05:45:22 来源:证券时报网 发布者:DN032

从重点行业对就业的贡献度和近年来吸纳就业的变化趋势看,当前更重要的是强化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4年和2017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就业目标分别从900万人和1000万人调升至1000万人和1100万人,2013年和2016年经济保持7.8%和6.9%的较高增速,2014年和2017年经济继续保持7.4%和7.0%的较高增速;2021年的就业目标从900万人调升至1100万人,背景是疫情冲击下2020年经济出现2.2%的阶段性增速低点,随后2021年经济增速大幅回升至8.4%。

受疫情影响,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回落至3.0%,在此背景下将今年的就业目标从1100万人调升至1200万人,看上去与2021年有些类似。但实际情况是,在2020年经济增长出现2.2%的阶段性低点后,2021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被定为6%的较高增速;而在去年经济增速降至3.0%后,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被定为5%左右,实现它有待各方努力。

为了应对大规模的就业需求,以及完成调升后的全年就业目标,需要在经济结构和行业结构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在经济结构方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稳就业意义重大。从党的二十大,到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被多次明确提及。

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城镇社会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从业人员占比从2012年的19.9%降至2019年的12.7%,私营企业和个体的从业人员占比从2012年的35.4%升至2019年的58.0%。民营经济对城镇就业的重要贡献可见一斑。

因此,在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促进就业方面大有可为。从实现全年就业目标的角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必然选择。

在行业结构方面,制造业对城镇就业的贡献最大,不过制造业从业人员占比已经从2013年的29.0%降至2021年的22.5%。在三年疫情期间,制造业对就业的贡献度明显下降。无论是从发展实体经济,还是促进就业的角度,均应该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

除制造业外,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对城镇就业的贡献度也很大。这两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占比从2013年的18.2%降至2021年的14.7%,2018年后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期间的降幅最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房住不炒”基础上,房地产扶持政策频出,近两月政策效应开始显现,预计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对城镇就业的拉动作用有望较前几年提升。

制造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对城镇就业的贡献度已经超过37%,除此之外,2021年公共管理业与教育业的城镇从业人员占比分别为11.7%和11.6%,且分别比2013年提升3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这两个行业对就业的贡献度也较大。

从重点行业对就业的贡献度和近年来吸纳就业的变化趋势看,当前更重要的是强化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

综上所述,今年完成1200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在实现经济增长5%左右的基础上,更多地需要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和支持制造业来发挥结构效应对就业的促进。

(作者系中天国富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首席策略、经济学博士)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标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