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地产 > > 正文

世界通讯!海珠康鹭片区旧改提上日程,纺织服装产业转型悄然提速

时间:2023-02-17 08:57:45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者:DN032

在广州市海珠区康乐村一家制衣厂门口,头发有些花白的吴强蹲在地上抽烟,旁边竖着“招车位长工”的纸牌,他身后三个年轻人正坐在缝纫机前工作。这是目前厂里全部的员工,他们都来自湖北。

每年正月十五前后,都是广州制衣工厂开年后的招工黄金季。


(资料图片)

康乐村与附近的鹭江、大塘等城中村,聚集着广州大量的小型制衣厂,共同组成了中大纺织商圈。康乐村往西南方向走一段路,就是中大纺织商圈的核心区域,包括广州国际轻纺城,这里更加热闹喧嚣。

全球纺织看华南,华南纺织看中大。据广州市商务局公布的数据,中大纺织商圈位于海珠区空间规划的“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商圈内有59家大小面辅料专业市场,商铺约2.3万间,经营商户、企业近1.6万户,直接从业10万人,关联从业超200万人,经营品类超10万种。

康乐村招工的同期,2月10日,海珠区已与清远市成立招商联合工作专班,联系发动服装制造“小作坊式”企业7000余家,邀请超300家意向企业负责人到清远市石角镇考察。在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刘晔看来,这是以城市更新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确符合了产业发展的规律,“广州发展到这个阶段,如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这种传统的制造业还有批发业就需要转移到其他地方。”

“开年招工最难,用人紧缺”

康乐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地面湿滑,巷子狭窄,岔路口多,每走一段路就能看到贴满租房广告的宣传栏。若抬头望向上方,天空被两侧的握手楼切割成细长的条状,再往下看,密集的电线、挂在门外的衣服便会映入眼帘。餐饮店并不随处可见,相反,这里林立着各种制衣厂,男男女女安静地坐在机器前裁剪、缝纫,工人用电动车载着一袋袋布料穿梭于巷子之间。

吴强的制衣厂,墙上的日历还停留在2022年10月。三四排空置的椅子整齐地摆放着,这里本应坐满工人,但现在堆放着电动车以及一箱箱布料。他正与刘勇一起用分布机对布料进行切割,这是布料变为成衣的第一个步骤。

刘勇40岁出头,湖北荆州人,与吴强一起投资经营着这家制衣厂。他来广州20多年了,在来海珠区开厂前,他去过白云区、花都区等地打工,也是做的服装加工。开厂后,他们的工作就是把客户给到的布料加工为成衣,客户会把货拿到沙河、十三行等地方卖。

“我们‘年十四五’才开工,(现在)才开工两天,是最难招人的时候。”刘勇开工时招过人,但情况不理想,打算过个五六天再招人,“情况估计会好点”。刘勇说,现在开年,用人比较紧张,有一部分工人刚从老家过完年回来,不想这么累,找工作也不会那么着急,而且现在所有工厂一起开工,每个工厂都需要人,等过一段时间,这些工厂没有这么多活做,他们就不用招工了,“现在临时工偏多,有活就去招,招到了就有人做,做完人就走了,解散了。(现在)一天(工资)高的话可以给到500块”。

另一位也在康乐村开制衣厂的湖北老板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他们初十复工就马上开始招人,但也招不满人。这家制衣厂门前,一匹匹布堆叠起来,裁剪后的边角料杂乱地堆放在地上。老板打算招到40多人,但现在只有20人左右,除了有几个是以前的老员工,其余的都是最近新招的,“刚开始人都没来,现在人倒是来了,但是别人要求高,要求一天700块以上,但我们最高只能给到500元”。

“(工人)找工作也挑……以后只会越来越难招人。”刘勇边推着分布机边说,做这一行的人比较少,现在基本上是80后和90后在从事,但80后这一批会逐渐老去……

超300家企业到清远考察

海珠康乐村制衣厂老板招工难的背后,还有广清两地关于纺织服装产业的规划布局。2022年12月11日,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推介会在清远举行,今年1月13日,清远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产业发展规划》,里面明确了广州与清远的定位,提出“广州总部+清远基地”与“广州研发+清远智造”,其中广州聚焦高端时尚,清远聚焦专业特色。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广清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园区去年12月已对接企业5000多家,其中已达成意向入驻企业1496家,已落地入驻企业200多家。2月10日,海珠区已与清远市成立招商联合工作专班,联系发动服装制造“小作坊式”企业7000余家,邀请超300家意向企业负责人到清远市石角镇考察。

刘勇前一段时间接到过清远产业园的电话,电话那头问他要不要去清远发展,刘勇一时没答应,“清远那边跟我们这些加工厂都联系过,我们是可以去清远,但搬去清远,这边又怎么处理呢?”

“这里的人口是最密集的,服装供应链最全,我们来的时候,这里的产业链基本成熟了,以前这里还是泥巴路,之后就变成工厂了。”刘勇感叹道,在康乐村开制衣厂,他们先后转了三次地方,才定下了位置。

虽然刘勇也认为这里的人口过于密集,确实需要疏解,他也对清远产业园稍微有了解,但具体要不要去清远,还是得先观望清远发展的情况,在他看来,“一个地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一种产业链,是需要慢慢形成的”。

最关心产业链能否链接上

这正是广东省湖北商会会长滕华国想要解决的问题。

滕华国介绍,在海珠区从事服装相关产业的湖北籍人员近30万人,主要来自湖北天门、仙桃、潜江等地。广州的纺织服装产业供应链集中,成行成市,经过近30年的发展,铸造了今天“全国面料看广东,广东面料看中大”的美誉。

滕华国表示,广大湖北服装人,既是广州纺织行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奉献者,更是广州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见证者与参与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广州服装企业现阶段部分存在生产环境拥挤、生产条件简陋等现状,有升级改造或梯度转移需求”。据悉,位于清城区石角镇的广清中大时尚科技城规划用于承接广州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广州市海珠区及清远市均给予租金减免、企业奖补等系列优惠政策。

滕华国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广东省湖北商会出席参与过清远市政府和湖北地方政府来粤的几次招商大会,并与各方有过沟通联系,他们也接到过中大商圈制衣厂老板的咨询,“湖北籍服装企业的老板主要关心相关产业链问题,特别是服装生产上下游的服务配套能否跟上,比如布匹、辅料的产业链转移等问题,他们(去到清远后)能不能链接上这些产业链,产业链全不全是最重要的问题。目前清远也正在布局招商”。

因为年前大部分的湖北制衣企业主都回家过年,现在回来也正在忙开工,等到企业家忙完这段时间,广东省湖北商会规划让这些企业家充分与清远产业园对接。滕华国表示,他们与清远产业园的联系还是比较紧密的,在年前,广东省湖北商会计划安排在今年3月份,组织一次商会服装企业去清远纺织产业园的考察,现场举办与清远市政府对接的专场招商会,湖北制衣厂企业家到现场去考察对接清远招商事宜,广东省湖北商会还打算在招商之前举办几次座谈会,了解大家对纺织产业有序转移需求和建议,以便使这次活动做得更有实效。

滕华国认为,目前清远产业园相比于发展了几十年的中大纺织商圈,确实会存在局限性,例如企业搬迁会涉及到生产环境、产业链接的方便度,清远离广州还是有一段距离,还有人员招工等方面,都是需要接下来完善的。但他也表示,清远给出的优惠政策还是比较充分到位的,“无论是从企业搬迁、发展还是金融支持、生产生活配套等,都比较齐全”。

广东省湖北商会服饰时尚产业协会一位工作人员也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在招商活动后,他也接到过很多湖北制衣厂企业家的咨询电话,问清远相关的政策,“有的是想回湖北,有的是想去清远,有的是想留广州”。该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暂未有准确的数据,而且,现在去清远发展的大多是做辅料的,“康乐村里大型的制衣厂、做品牌的湖北老板,我了解到的是还没有人过去,只是咨询了解,他们对政策还不太了解”。

也有湖北企业家选择返回老家

摆在湖北老板们眼前的,除了留广州、去清远,还有回故乡湖北。

去年12月12日,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刘海军一行,到广东省湖北商会调研广州服装产业发展情况。四日后的12月16日,由湖北省商务厅、湖北省经信厅、湖北省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办的“2022荆楚服饰 粤粤欲试 湖北-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对接会”系列活动在广州举行。

湖北省商务厅厅长王济民当时在对接会上介绍称,纺织服装产业一直以来是湖北传统支柱产业。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十分关心在粤湖北籍纺织服装企业返乡创业工作。湖北各级政府鼓励在粤湖北籍服装企业回乡创业,并积极在纺织服装产业的产业布局、平台建设、服务配套和支持政策等方面出台针对性举措,积极为承接广东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提供良好条件。

要不要回湖北,工人们也有自己现实考虑的因素。“有的老了,有的有了孩子。”吴强说,湖北老家基本上也在搞开发,做服装这一行也有,也有很多服装厂,广州的很多服装厂已经搬回老家去开了,很多工人选择就地就业,也方便带小孩,“虽然工资没有这边高,但起码会舒服一点”。

滕华国也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有一些湖北老板是选择回老家的,“家乡有投资或者有意搬离广州市场吧,因为湖北的招商力度也比较大的,优惠条件开得还是不错的”。

广州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在加速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刘晔等人曾在2010年对广州另一个湖北人聚居的城中村——东风村开展过研究。他们发现,流动人口通过积极主动的日常生活实践,推动了在地化制衣产业的集群发展和独特的乡缘聚居空间的成型。

“康乐村里的制衣厂和小作坊,都是集体用地,他们在村民的自建房里生产。这样一种用地方式,为广州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刘晔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因为是集体用地而不是国有土地,所以康乐村等片区并不能建商品房,相比于把房子租给流动人口,本地村民租给小工厂、小作坊的收入会更高。

刘晔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就有类似于康乐村的存在,当时温州人在北京郊区做衣服,形成“浙江村”,后来改造这个聚居点就没有了。目前在广州,白云、番禺等区也有很多城中村存在类似的产业业态,而康乐村等海珠区的城中村区位特别好,距离沙河、十三行以及火车站附近的服装市场都很近。

在他看来,康乐村纺织服装业的转型升级是必然的。刘晔表示,十年前康乐村招工难的现象就已经有苗头了,一方面,从事服装生产虽然工资水平比从事其他行业(餐饮业等)要高,但却是一个很累的工作,劳动强度非常高,“现在90后、00后是吃不了这样的苦头的,他们宁愿钱挣少一点,也希望做点轻松的工作,比如直播等网络相关的行业”;另一方面,近年沿海地区大型的制造业的工厂都往内地搬移,“在大厂里打工,毕竟是受劳动法保护的,工伤是可以有补偿的,但如果在小作坊,出了工伤,又没有五险一金,有没有补偿就得看老板的良心了”。

这种转型其实已在悄然加速。2021年1月,经过村民代表公开投票表决,合生创展的旧改方案获百分之百通过,成为凤和(康乐村、鹭江村)更新改造项目的合作企业,改造范围内总建筑面积335.94万平方米,总投资金额约346.67亿元,成为广州旧村改造历史上投资金额最大的旧改项目。海珠区“十四五”规划提到,要加快凤和村(康乐、鹭江)等的改造,对街道内村级工业园分批次、有步骤整治提升,逐步清退低端业态,利用区位优势导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创新类产业。而根据城市更新计划明细表,凤和村的改造被列入三年计划里。

目前,广州和清远正合力探索并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梯度有序转移、产业集群共建等新模式。刘晔认为,这是以城市更新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确符合了产业发展的规律,“广州发展到这个阶段,如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这种传统的制造业还有批发业就需要转移到其他地方,因为空间是有限的,像制衣产业其实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一块地上面发展这个产业,就没有办法进行其他产业的经济活动”。

“城中村改造,对于政府来说是有好处的,而且对整个城市的形象也会有很大的改进。”刘晔说,如今,纺织服装产业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服装贸易,而是像一个窗口,展示知名的服装品牌,新的产品以及设计理念等,这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他表示,很多清远的劳动力也是来珠三角这些大城市打工,如果把制造业转移到清远,也让这些人在老家就可以打工了,同时对于清远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能起到带动的作用,“避免了清远的劳动力空心化,对于区域协调发展来说也是有帮助的”。

但对刘勇来说,这些都不是他最关心的。眼下他最关心的还是今年的生意情况会怎样。“期待是有期待,我最大的希望是今年有生意,赚得多一点。”刘勇如是说。

标签: 湖北商会 城市更新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