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创投 > > 正文

每日热讯!白鲟,永别!我们曾用镜头记录了它与人类最后一次谋面

时间:2022-07-25 15:52:22 来源:新华网、庭中奇树、东方网、上海科协、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潇湘晨报、新京报、央视财经 发布者:DN032

我国科研人员


【资料图】

关于长江白鲟灭绝的研究结果

得到进一步确认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7月21日更新的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显示

长江白鲟已经灭绝

未曾谋面

听闻已是永别

今天

就让我们再认识白鲟一次

并好好道个别

永别了!长江白鲟

白鲟是长江特有物种,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体长2至3米、体重200至300公斤,性凶猛、健游,主食鱼类,也食虾、蟹等,生长迅速,曾记录到最长体长达7米。

这种体态庞大的远古鱼类,在长达1.5亿年的漫长年月里,曾与恐龙为邻,游过了白垩纪,甚至在恐龙大灭绝中幸存。关于白鲟最早的化石记录来自于著名的热河生物群之中,即刘氏原白鲟。这一发现也证明了东亚是匙吻鲟科的起源地。据悉,白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南的淡水水系及沿海海域,北起辽河,南至钱塘江,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据资料记载,20世纪70年代前后,白鲟的年捕捞量约为25吨。那时,白鲟还不是保护动物,捕捞后大多食用。但白鲟作为劫后余生的孑遗动物,在科学研究上显得极为珍贵。1989年,白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于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级”,2009年再次评估时被确定为“极危(可能灭绝)”。另外,白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II 的保护物种,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之一。

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指出,在全球范围内,鲟鱼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野生鱼子酱和鱼肉的非法贸易带来了非法捕捞,水坝阻断了它们的迁移路线,不可持续的沙石开采破坏了它们的产卵场,以及栖息地丧失。

那么,白鲟为何无法实现人工繁殖?

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发起人危起伟介绍,他养活过的最长存活期为29天,是2002年南京江段救助的一尾白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发起人 危起伟

一是当时交通条件不便,接到渔民误捕信息后赶到现场,白鲟多已奄奄一息;二是当时科研条件有限,养殖白鲟需要近20米直径的池子,而且对水体要求很高,需要足够的氧气供应。等我们有能力去了解和帮助它时,它却再没有出现了。

最后的见证

人类最后一次见到白鲟,是2003年。我们的记者有幸见证了白鲟与人类最后一次谋面,并将当时的场景拍成一部纪录片——《抢救大白鲟》。

我们也对话了《抢救大白鲟》的导演钟倩,她向我们述说起当时的场景。

2003年1月,一条3.5米长的白鲟撞进了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渔民刘云华的大网。要知道,3.5米长的大鱼,相当于一辆小轿车的体量。当时,白鲟拖着船直入江心激流,差点掀翻渔船,刘云华被吓了一跳,差一点想弃船逃命。

刘云华看见大鱼在水中扑腾的“长鼻子”,直觉是一个珍稀鱼种。他一边让老婆稳住船身,一边在船上四处翻找当地渔政发给各小船的“便民联系卡”,然后第一时间拨通了当地渔政部门的电话。

当地渔政部门马上意识到事件重大,一边向上级主管部门、专家汇报,一边组织实施抢救。

白鲟身上有大约8厘米长的伤口,由于发现白鲟的伏溪口江段水流湍急,不便救助,当地渔政决定先用机船把白鲟转移到下游几公里水势平缓的网箱救护囤船上,等待专家赶来。

这个转移的过程格外揪心。为保证白鲟有活水呼吸,装船转移的全程中,渔民们用脸盆一盆盆地对白鲟浇水,左舷舀进,右舷舀出……持续几公里的水路。

当天夜里,安顿在网箱囤船里的白鲟开始“翻肚皮”,还赶在路上的专家危起伟电话指示:必须人工帮白鲟扶正身体,才能保住它的正常呼吸。

腊月里的四川长江边,六位渔民二话没说,跳进冰冷的江水里,抱住白鲟腹部,帮它扶正在水中,整整一夜,直到鱼鳃张合恢复正常!正是这一夜的努力,第二天上午,当专家赶到现场的时候,这只受伤的白鲟已经可以进食了。

危起伟对白鲟做了认真检查:3.53米、150公斤、雌性、25岁、体内已经有数万颗鱼卵。这是一条罕见的特大白鲟,也是近10多年来,长江首次出现的活体野生白鲟。危起伟当即决定,缝合伤口、尽快标记放流、实施跟踪。

据钟倩回忆,她和摄像赶到现场的时候,已经是白鲟放流的时候。很幸运,我们是当时获准上网箱船的唯一媒体。我们的镜头见证了众人用白帆布担架轻轻抬起网箱囤船中的白鲟——白鲟伤口已经缝合,同时背鳍部缝合了一个声纳发声仪。众人将担架挪到船边一侧,放入江中,再缓缓打开担架,白鲟扭动着尾巴,拍出小小一个水花,没入长江中……

整个过程,只有8分钟,时间:2003年1月27日,15时38分。

接下来的过程,其实就是人随鱼走的一段漫长时光。背载声纳发声器的白鲟在长江里游弋,监测船上的设备能听到声纳传来的嘟-嘟-嘟的规律声音,监测船跟声纳发声器的有效距离是两公里,所以白鲟到哪儿,船就到哪儿。

然而在追踪的第四天,白鲟突然加速逆流而上,进入长江主干道激流段。跟踪船不慎触礁,待修好船后,已经找不到白鲟的信号。

长江白鲟灭绝有何警示?

这次白鲟与我们“永别”,是地球的生态系统向我们发出的又一个警告。人类对自然的日益破坏不仅对野生动物种群,而且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面对空前的生态危机,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刻不容缓。生物多样性将我们这个世界的每条独立但又彼此关联的生物链相连接,每一种生命形式,无论多么微小,于整体都必不可少。

如何定义一个物种的灭绝?通俗地讲,如果一个物种已没有自然繁殖,又过了这个物种寿命的时间期限,期间也没有发现任何个体,即可认定该物种灭绝。据IUCN全球鲟鱼再评估结果显示,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均面临灭绝威胁,其中约2/3的鲟鱼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红色名录同时提升了其他七种鲟鱼的保护等级,其中被提级的三种亚洲鲟鱼包括白鲟、长江鲟和西伯利亚鲟自然种群,前两种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性水生物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发起人 危起伟

水生野生生物出现在人类面前的频率并不高,大部分都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还是很重要。由于保护不到位,很多水生野生生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它们需要更多的保护和关注,且时间已非常紧迫。

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力量和速度,要和它们的灭绝速度赛跑。我们要跑不赢的话,物种就灭绝了。

近年来,中国已经加大了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力度。“长江十年禁渔”、长江保护法等利好政策已陆续开始实施。农业农村部还陆续发布了多个拯救行动计划。

如今,20年未见的鳤鱼再现洞庭湖、长江泰州资源检测一网捕获120多条刀鱼、“微笑天使”长江江豚在长江中下游频频现身……这些可喜的现象传递出“长江禁渔”行动取得实际成效的讯号。

长江白鲟已经离去,而长江鲟、中华鲟等其他鲟鱼的命运,正在经历着白鲟曾经历过的关口。帮助长江鲟早日“降级”,更好地守护江海洄游的中华鲟,为濒危物种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江海生态系统,不让更多的“永别”到来,或许才是对长江白鲟最好的告别。

同时,人类也需要改变必要的生产和消费的方式。改进技术,减轻人类必需品的生产对动植物栖息地的压力,逐步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减少浪费,鼓励更健康、更环保的饮食,对工业品的产生、使用、直至废弃,采用更加可循环、可降解的方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等等。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可惜

长江白鲟这个物种

再也看不见长江月了……

但愿敬畏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更加深入人心

不再响起物种灭绝的挽歌!

标签: 长江白鲟 武汉长江 生物多样性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