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郑州累计建成5G基站2.4万个 新开工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20个以上

时间:2021-06-18 10:57:12 来源:郑州日报 发布者:DN032

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20个以上,签约金额1700亿元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企业1500家;全市上云企业达到4万家,接链企业5000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新增绿色制造体系企业(园区)5家

制造业是产业之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立市之本。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郑州市2021年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工作要点》,明确今年我市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20个以上,签约金额1700亿元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企业1500家;全市上云企业达到4万家,接链企业5000家……

关键词 工作重点

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逾120个

按照《工作要点》,今年,我市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保持在8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0%以上。

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20个以上,签约金额1700亿元以上,制造业占全市招商引资额的3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制造业招商引资额的60%以上;力争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0%以上。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0%以上。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企业1500家。全市上云企业达到4万家,接链企业5000家。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新增绿色制造体系企业(园区)5家,完成国家、省下达的其他目标任务。

关键词 科技引领

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

高质量发展制造业,要坚持科技引领,增强创新能力。根据《工作要点》,我市今年争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攻关,完善智能化基础设施,推动人工智能在物流、制造、农业等重大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建设黄河流域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高标准分批次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加大入库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全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容提质,做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市级科技型企业评价及动态管理,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500家以上。

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修订出台《郑州市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管理办法》,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引进中科院系统院所、双一流高校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院所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依托新型研发机构聚集培养人才。重点做好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大院名所对接,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5家以上。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力争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60亿元,培育市级及以上技术转移机构7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2%。

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宇通客车、郑煤机等创新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引导企业设立各类研发中心,支持中铁工程装备牵头创建地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0家。

关键词 人才服务

在全省率先上线人才认定平台

围绕招商引资,我市将以人才聚集落地为核心,聚焦国内高科技头部企业、大院大所、创新团队和豫籍在外人才,通过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园区招商、离岸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力争意向项目周周有进展、月月有签约,形成产业持续集聚壮大的发展态势。全年引进创新团队30个以上。

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创新建立国际离岸创新中心,打通国际人才引进通道,通过“项目引才、以才引才、平台育才、活动聚才”等多种举措,认定一批高层次人才。出台《郑东新区支持中原科技城人才发展“龙腾十条”》,从“宽门槛、送福利、零租金、重奖补、提待遇”等五大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积极推进人才服务“一件事”,在全省率先上线人才认定“英才汇”平台,打通人才引进网上“绿色通道”。

强化人才支撑。发挥“黄河人才计划”系列政策优势,深入实施产业骨干人才支持专项、企业家领航计划和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2021年,培育领军型和成长型企业家200名,培育引进重点产业紧缺人才700名。

关键词 结构调整

更新新能源物流车15000辆以上

按照部署,我市今年要打造电子信息“一号产业”。推进富士康产业集群、非苹果手机产业集群建设,支持富士康从智能终端向零部件模组、研发等领域拓展,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延链、补链、强链。2021年,力争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发展壮大战略新兴产业。优化汽车企业产能利用,推动骨干企业以中高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车型开发、智能制造、高密度电池研发等为重点实施改造升级。抓住专用车、商用车替代机遇,出台特种商用车新能源替代工作方案,2021年,更新新能源渣土车1000辆和新能源水泥罐车1000辆,新能源物流车15000辆以上。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稳定在30%以上。

关键词 数字赋能

打造4个“工业大脑”示范项目

今年,我市要集中力量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在郑布局,加快建设一批本地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重点行业、重点平台、重点企业精准提供服务,着力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打造4个“工业大脑”示范项目。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在耐材、食品、医药、装备等行业选取200家企业提供免费诊断服务,形成一批具有行业特性的智能化改造系统解决方案。加快智能工厂(车间)建设,积极培育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标试点企业。2021年,新增智能工厂(车间)15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30家、对标企业300家。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服务型制造项目库,筛选一批关键产品生产,作为市级服务型制造重点培育对象。2021年,培育15个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

关键词 5G建设

累计建成5G基站2.4万个

《工作要点》明确,今年,我市将加快5G网络建设,协调解决5G疑难站址,持续推动转供电基站改造。2021年底,累计建成5G基站2.4万个,实现乡镇、农村热点区域覆盖。

围绕建设5G项目,重点抓好5G+智慧医疗、5G+工业互联网、5G+车联网等领域国家、省试点项目建设工作。

拓展5G应用场景,重点围绕5G+智慧城市、5G+智能制造、5G+自动驾驶、5G+智慧医疗、5G+智慧交通、5G+智慧教育、5G+现代服务业、5G+智慧农业等建设一批5G典型应用场景,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关键词 小微企业

新开工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20个以上

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打造产业引进新平台。2021年,全市新开工建设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20个以上。同时,出台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党建引领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出台实施小微企业园认定评价办法、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租售细则。

建立入园企业名录库,优先安排低能耗、低排放和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入园。2021年,推动2000家以上小微企业入园集聚发展。

还将支持小微企业园成立或引进专业运营团队,提升园区专业化运营管理水平。对在工业用地上建设的小微企业园,按照保本微利的要求,控制租售价格,明确转让条件,防止炒作。(郑报全媒体记者 董艳竹)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7 环球金融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