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德州着力推动“四个融入”,建设山东对接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桥头堡

时间:2021-11-05 13:27:17 来源:大众网 发布者:DN032

201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支持山东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作为山东省唯一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城市,德州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11月5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面小康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5场——德州专场。发布会上,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从区位、产业、承载力、协作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

从区位看,有地利之便。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处于京沪交通大动脉,通达包括22个省会在内的200多个城市。开通了直达北京的“德州号”,朝发夕归,每天往返德州—北京的高铁有107个车次,1小时10分钟可抵达北京。从产业看,有差异化优势。德州农业生态优势突出,与京津地区有差异化发展的广阔前景。国字号农业龙头企业就有90多家落户德州,打造京津冀鲁“菜篮子”和“中央厨房”具备独特条件。从承载力看,德州有较大空间。经过多年发展,德州拥有一批重要开放平台,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可以承载京津地区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职教资源充裕,拥有中高等职业院校32所,每年培养各类职业技术人才10万人以上。特别是,京津央企集中、大院大所集中,德州民营经济基础好,与京津冀互补性强、潜力大。从协作看,有良好基础。近年来,围绕“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主动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累计引进京津过亿元项目591个,占全部招商项目的1/3,有研、新希望等一批央企、强企落户德州;全市1700多家企业与600余家大院大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324项;柔性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853人,院士56人。

田卫东表示,下一步,德州将深化战略融入借势借力,突出一个“聚”字,聚产业、聚资源、聚要素、聚人气、聚红利,建设全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着力推动“四个融入”:首先是产业融入。积极对接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发挥德州民营经济优势,加大对接央企(国企)力度。目前已与33家央企实现合作,落地项目37个。当前正与省国资委等部门筹备“对接京津冀·国企德州行”系列活动。其二是市场融入。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着力发展通道经济,面向京津冀加快培育发展大市场、大物流、大商贸,争创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节点城市,打造会展名城,让流动的要素留下来。其三是平台融入。依托现有的2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能级平台。正在规划建设高水平中试基地、“京鲁数谷”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北京—济南”医药产业走廊新节点,形成“研发在京津、转化在德州”的科技协作模式。其四是政策融入。深入开展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制定与京津冀交流频繁的通办事项清单,力争纳入京津冀区域通办圈。

田卫东提到,融入对接京津冀,关键是人的融入。德州成立了市人才发展集团,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开展“十万青年才俊兴德州”等活动,吸引各类人才到德州创新创业。加强干部人才交流,目前国家部委、央企、金融机构在我市挂职干部有近百人,选派德州干部对口学习、挂职实训,以干部人才融入,推进产业、市场、平台、政策等多元融入。

(文章来源:大众网)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