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北京公布国土调查“家底”:生态用地逐年增加 城乡建设用地明显减少

时间:2021-11-05 20:57: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者:DN032

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实现了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实施前的2921平方公里减到2860平方公里的目标。现状生态用地增加和城乡建设用地减少,“一增一减”体现了北京市减量发展成效显著,守住了建设用地规模底线。

5日,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统计局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三调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查清了全市国土利用状况。

公报显示,北京市有耕地93547.90公顷、园地126274.55公顷、林地967628.62公顷、草地14460.44公顷、湿地3107.98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13643.8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9281.3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1704.00公顷,其余为其他土地。

生态用地逐年增加

具体来看,北京市以林、园、水、草、湿地和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态用地1180197.11公顷,比二调增加约137053.71公顷。

北京市主要通过启动实施平原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和浅山区造林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利用违法建设拆除腾退土地实现“留白增绿”,林地面积大幅增加,绿色生态空间大幅拓展。

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以来,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占补平衡的情况下,受国土绿化和农业结构调整影响,耕地流出148849.97公顷,流入15227.06公顷。其中,98378.31公顷流向林地、23966.94公顷流向园地。

为落实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关于“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的规定,调查中对二调时是耕地,三调时已不是耕地的农用地进行了“工程恢复”和“即可恢复”属性标注。

目前,北京市共有111604.03公顷“工程恢复”、9601.47公顷“即可恢复”的农用地。以上两类农用地,可通过相应的措施恢复为耕地,是今后坚守耕地红线的储备空间。

此外,园地减少15343.63公顷,流出57341.44公顷,流入41997.81公顷;林地增加223927.11公顷,流入263648.83公顷,流出39721.72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明显减少

根据公报,北京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不含农村道路)和水工建筑用地总量为357896.46公顷,与总规确定的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3720平方公里(372000公顷)相比,建设用地总体规模控制良好。

三调统计结果显示,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实现了从2015年总规实施前的2921平方公里(292100公顷)减到2860平方公里(286000公顷)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目标。

坚守耕地保护红线

三调数据显示,现状生态用地增加和城乡建设用地的减少,“一增一减”体现了北京市减量发展成效显著,守住了建设用地规模底线。

北京市将统筹林地与耕地等生态用地规划,守住基本农田保护底线。基于三调现状耕地数量,以三调成果为基础,结合分区规划,高质量完成200万亩耕地保护空间落地落图。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落实“田长制”,实行党政同责,以“长牙齿”的硬措施,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

加快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度

2007-2009年的二调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对全市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2014年6月13日对外发布了主要数据。

二调以来,北京市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依据《土地调查条例》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规定,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2018年9月6日北京市召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启动调查工作。

北京市历时3年,参与调查4800余人,汇集调查图斑85万个,查清了全市国土利用状况,经市区两级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调查工作任务。

为更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摸清全市自然资源“底数”,北京市还将在国家顶层设计框架下,加快建立全市自然资源统一的调查监测评价制度,形成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构建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建成统一权威的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和管理系统,为统筹三条控制线划定、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制度等提供服务支撑。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