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数创新高地 荟聚新势能

时间:2021-12-22 08:43:44 来源:株洲日报 发布者:DN032

以赛为媒,株洲引智而来,为未来增势。

12月21日下午,2021年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闭门会举行,10余位领导、专家和企业家,以前沿视角和技术加持,为加快株洲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担当重任株洲向何处去

近几年,株洲在制造强市、发展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不但成为“国家名片”,更已成为开辟新蓝海、开展基础领域研究的前沿阵地。

“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新强调了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说,从上到下一心一意抓经济、聚精会神抓建设,这条主线没有变,还在加强。

在此基础上,如何抓好落实?李毅中重点谈及“双碳”战略。他认为,碳排放不仅仅要考虑直接排放,更要关注“间接排放”,即碳足迹问题。“炼一吨钢就产生1.83吨二氧化碳,以此类推,产业的碳足迹是怎样的,要计算出重要产品的碳排放因子。”李毅中认为,放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来计算,落实“双碳”战略,行行有责。株洲用好碳足迹的概念来指导企业减碳减排,生产更加高效、低碳的产品,同时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就能为“双碳”战略落实作出更多的贡献。

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产业需求。

“轨道交通装备的发展,并非没有上限,是有最佳值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友梅在发言中谈到,下一步的方向在哪里?就是向绿色、低碳、智能转化,不再追求数量,而是要追求质量,“重振株洲工业雄风,就是要走向高质量的发展”。

智能化可以带来高质量。刘友梅指出,轨道交通装备早已实现低碳排放,但在运行方面效率、安全性等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如何通过智能化的技术和产品,找到最优化设计,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抢先布局株洲做什么

实现高质量发展,株洲如何抢先布局未来产业?

“中国中车以轨道交通为主,现在也相应发展了一些相关多元化的战略新兴产业。”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总信息师王勇智表示,目前中国中车已在株洲布局5家一级子公司。未来,中国中车的业务结构布局调整为“一核三极多点”,一核还是轨道交通,三极则是指重点发展新能源客车、新材料和风电装备。这些业务板块,在株洲都有布局。也就是说,“十四五”期间,株洲仍然是中国中车业务发展的重点地区。

从“十三五”到“十四五”,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没有变。“结合‘中国制造2025’,中国中车制定了自己的实施方案叫‘中车智造2025’,提倡的是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王勇智表示,目前国内轨道交通领域的产线水平,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实力相当甚至更高,但在软件、管理、效率提升等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担当起轨道交通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重任,中国中车正在两大领域持续发力。其一就是完整产业链。“整个产业链,包括关键核心技术是不是自主可控?这是未来提升制造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要把产业链做强做好。”王勇智说。其二就是数字化,尤其是工业技术怎么软件化的问题,这对未来提升国家整个工业制造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工业软件,都是在工业企业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我们希望,这项工作能够在株洲有所突破。做软件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这是个久久为功的事情。”他说。

中国航空工业信息技术中心原首席顾问、中国船舶独立董事宁振波认为,无人机是一个潜力无限的产业蓝海,尤其是中小型涡扇、涡喷固定翼无人机,有很大的应用市场。在他看来,株洲是国内中小型涡扇、涡喷、涡轴最重要的研发基地,有着中国独一无二的技术,而无人机所需要的飞控技术又需要借助北斗产业,株洲也有优势,因此,在株洲部署此类产业,有基础,并且能够快速实现量产。

目前,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株洲建设北斗产业园,我市也在持续在技术攻关、拓展应用、搭建平台、政策供给、营造生态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把北斗产业打造成为株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此次大赛,也邀请了不少北斗产业领域的重要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经南提出,不同技术跨界融合,以“深度技术”来支持发展,是制造业未来方向。要发展有颠覆性、有原创性、有长远影响的技术企业,用北斗这种时间技术、空间技术跟信息网络技术连在一起,以深度融合的深度技术,来发展新的制造业。

怎么做?需要公立、公益结合。刘经南建议,要想办法争取国家基于株洲现有产业的大科学装置、科学工程落户,吸引有兴趣、有能力又有想象力的人才前来开展相关工作。

数字引领株洲如何赋能

深度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株洲应该如何为产业赋能?

“做数字转型,发展数字经济,并不仅仅只有5G和北斗,还有很多,比如工业软件、大数据、传感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等。”走向智能研究院院长赵敏强调,今天的制造早已今非昔比,不同于过去起步于图纸,今天的制造是在数字空间开始,制造的范式、内涵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点一定要及早意识到。

赵敏认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我们在数字空间做出来的那些数字产品是更重要的制造,而且没有这个制造,就没有实体产品的制造。无论是数字高铁、数字飞机、数字轮船等等,其实都是为实体制造的提质增效来服务。他建议,株洲要在两大方向上去努力,一是跟数字空间的软制造结合起来,二是做好制造名城示范的基础上做好软件名城建设,这样能够更好地和制造名城建设匹配,有效缩短走向幸福株洲的距离。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继军表示,以先进光存储技术为特点的湖南华云数据湖,一期已经部分投入运营,具备更大规模、更强能力的二期也即将开园建设。依托数据湖布局,能够打造集数据流、技术流、人才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经济产业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同时,数据湖也在为株洲产业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发展数字经济,最关键的仍然是人才。

“企业投资主要关注资金要素和人才要素,而现在,我们更关注的是人才要素。”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谢庆林说,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人才,建议株洲挖掘潜力、汇聚要素,以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围绕主导产业吸引高端研发人才和高端高层人才前来。

(文章来源:株洲日报)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