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上半年储能赛道火热:装机规模大增 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

时间:2023-08-04 16:54:27 来源:中国经营网 发布者:DN032

2023年上半年,储能市场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资料图】

8月2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获悉,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70.2GW(含抽水蓄能、熔融盐储热、新型储能),同比增长44%。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48.5GW,同比增长17%,占比首次低于70%;新型储能累计装机21.1GW/44.6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均超225%,占比同比增长16.8%。

根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新增新型储能项目数量(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项目)850个,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8.0GW/16.7GWh,超过去年新增规模水平。

记者了解到,上半年,储能市场出现了类似光伏“6·30”抢装潮,新增投运项目主要集中在6月,单月投运规模达到3.95GW/8.31GWh,占上半年新增投运总规模的50%。

从应用场景分布上看,近两年,独立储能和共享储能项目快速推进,使得电源侧和电网侧储能应用规模继续大幅增长,占比合计98%。用户侧储能的装机占比虽然大幅下降,但是得益于峰谷价差持续拉大和时段的优化,市场热度持续升高。仅2023年6月,全国共备案250多个用户侧储能项目,规模合计2.7GWh,其中,江苏、浙江和广东三地项目数量占比达到81%。

“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电力系统对各类调节性资源需求迅速增长,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装机规模持续快速提升。”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近日介绍,从投资规模来看,按当前市场价格测算,新投运新型储能拉动直接投资超过300亿元。

安信证券分析认为,全国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验证了高比例风光发电的电力系统下对灵活性资源的大量需求,新型储能特性与传统的储能技术形成优势互补,成为电力系统的选择。

实际上,储能装机需求的释放,与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不无关系。

自2022年11月以来,上游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开始回落,4月单日价格一度跌破20万元/吨,5月价格有所回升,至6月维持在31万元/吨左右。

8月2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海生在2023第八届储能西部论坛上介绍称:“上半年整体来看,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维持在17万元/吨~51万元/吨,均价32.63万元/吨,与去年全年均价相比下降32%。价格联动传导至下游储能系统,上半年的中标均价为1.33元/Wh,较去年全年均价水平下降14%,与今年1月相比下降25%。”

上海有色网(SMM)锂分析师徐颖告诉记者,近期,碳酸锂价格仍处于下行区间,上下游仍现强势博弈状态。下游压价态势明显,且多集中于月初进行折扣系数的谈判,叠加贸易商低价抛货,导致近期碳酸锂价格跌速较快。预计后市随着谈判结束,且长协提货稳定,现货市场价格或有趋稳之势。

对于2023年全年储能市场规模的预判,陈海生表示,预计2023年下半年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新增装机将达到15~20GW,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

受益于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储能企业的业绩也随之攀升。

比如,2023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系统实现营业收入278.85亿元,同比增长119.73%;毛利率为21.32%,同比增长14.89%。同期,亿纬锂能预计实现盈利20.39亿元~22.42亿元,同比增长50%~65%。

亿纬锂能方面称,在储能电池方面,随着经济性的持续改善及新增产能的稳定生产,阶段性满足储能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收入规模实现倍增。

不可忽视的是,新型储能依然存在待解的难题。华能集团新能源事业部主任李来龙表示,一是目前新型储能发展模式单一,主要以锂电池短时间储能为主,未形成多元化优势;二是资源约束(长期看存在资源性安全风险)与电站运行安全风险大;三是技术成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际寿命难达预期,缺乏满足现场运维需要的监控与预警系统;四是政策影响造成部分电站利用率低,无市场化独立身份的新能源场站配储项目仍存在“建而未用”的情况;五是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储能价值尚得不到兑现。

尽管如此,在2023年上半年,储能市场竞争依旧火热,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变得愈加激烈。

民生证券指出,上半年,在参与储能系统投标中,以锂电储能系统供应商为主流,相较于去年全年120家参与方,2023年的市场参与者仍在持续增加。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电池生产销售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已经全面参与到储能系统集采市场的竞争中来,加上自有电池产能的比亚迪,势必进一步增加未来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电池企业正在凭借其对电池成本的掌控力和电芯的保供能力而获得业主的青睐。

此外,自2022年以来,储能市场火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资本市场日渐活跃,一级市场热度逐渐提高和二级市场融资数量继续增加。

记者注意到,2023年以来,海辰储能、奇点能源和采日能源等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双登股份、海博思创等多家储能企业纷纷启动IPO并提交了招股书。

陈海生表示:“今年以来,多起储能融资事件的金额都在亿元以上,上半年融资总额达到734亿元,涉及领域除了锂电和材料相关的研发和制造外,还包括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PCS、便携式/户储系统、储能安全、电池回收、智能制造、虚拟电厂、AI数字化等。”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标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