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专访尹建伟:IT赋能服务型制造发展 推动制造范式再升级

时间:2022-12-18 15:39: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者:DN032

中新网12月18日电题:专访尹建伟:IT赋能服务型制造发展,推动制造范式再升级

中新财经记者夏宾

“服务型制造我们认为是IT时代的新制造,服务型制造不是点上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系统性的制造范式的变革。”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尹建伟近日在接受中新财经专访时说。


(相关资料图)

何为服务型制造?“人们所需要的不是硬件产品,而是硬件产品所承载的各种服务。比如,人们买钻头是为了打洞,而并不是因为需要钻头本身。”尹建伟认为,服务型制造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协同发展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也是未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特别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的当下,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也为服务型制造的快速深入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

事实上,服务型制造已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衣服定制等消费服务场景、环卫一体化服务等公共服务场景及远程运维等工业服务场景。服务型制造成熟度较高的企业的服务业务可以作为企业核心部分,助力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拓宽盈利空间,平抑收益波动,减少业务风险。

IT如何赋能服务型制造?在尹建伟看来,服务型制造是一个大的生态体系,信息技术就是维持这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黏合剂、压舱石和发动机。他认为,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集中在一个“懂”字,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懂”企业、“懂”用户,“懂”生态,“懂”产品。尹建伟具体举例,比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企业可以准确清晰把握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制造系统的柔性,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通过流程自动化(RPA)、知识图谱等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触达和感知用户,帮助提升用户体验。

企业进行服务型制造转型,需要以IT技术做关键支撑。但在以往对企业的调研走访中,尹建伟发现很多制造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高昂的软件开发运营费用、企业内部稀缺的专业对口人才等都将成为“拦路虎”。“不少企业感到投入比较大,资源比较少,风险比较高。”

尹建伟表示,需要有一套服务平台,帮助用户屏蔽复杂的技术,降低使用门槛,就像人们可以通过成熟的Word软件享受便捷的打字服务。因而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联合服务型制造研究院,推出了“坤为产品服务操作系统”。该系统旨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等共性支撑技术帮助制造企业从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为企业提供低门槛、低投入、高效率的自主可控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据悉,作为全球首套产品服务操作系统,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医、电气传感设备等行业领域有所应用,将有效助力工业企业更好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在谈及未来服务型制造发展该如何发力时,尹建伟建议,首先,要基于大量成功实践案例形成服务型制造方法论,从服务设计、产品设计、组织架构、IT支撑等多个方面为企业实践提供指导。其次,要做好技术保障,理清服务型制造的技术体系,对最核心、最共性、最关键的技术攻关,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相关技术保障。同时,还要做好人才培养计划,可考虑设立专门的学科方向。“2021年,教育部做了未来国家2035学科规划,我们把服务学科专门提出来,建议成为与制造学科和管理学科并行的、同级的学科。”

尹建伟还提到,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一直在积极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该联盟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牵头发起,联合有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行业协会等单位共同成立的全国性、综合性、领先性、非营利性组织。目前,联盟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推动政策落实、深化地方合作、服务行业需求、做好智库研究等,取得了显著成效。(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标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