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发生了什么?6家企业IPO撤单 专家称全年IPO将保持常态化

时间:2022-01-13 20:10:3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者:DN032

数据显示,1月尚未过半,已有6家公司撤回IPO申请。上个月撤回IPO申请的公司达20家,接近2021年2月的高位水平。

专家分析,近期IPO撤单现象增多主要是因为个别公司准备不够充分,还有个别公司因为经营情况不佳、业绩大幅波动而撤回IPO材料。对于这一现象,不应过度解读,未来IPO撤单现象集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小。可以预见,在全面实施注册制的趋势下,2022年IPO将继续保持常态化,IPO公司数量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开年又见IPO撤单

据Wind数据,截至1月13日发稿时,今年以来已有6家公司撤回IPO申请,含科创板申报公司1家,创业板申报公司5家。其中,1月11日就有3家公司“撤材料”。

IPO撤单的现象从去年开始较常见。据统计,2021年全年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等板块合计有141家申报公司撤回IPO申请,数量远超2019年及2020年的水平。

“近期IPO撤单较多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开源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孙金钜分析,一是个别公司经营状况出现了大幅波动;二是实施注册制改革后,一批优质企业率先上市,剩下排队企业遇到现场检查时,个别企业出现撤材料的情况;三是监管机构强化板块定位,加强了对“硬科技”和“三创四新”属性的认定,个别属性定位不明确的企业撤回IPO材料。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则认为,近期IPO撤单增多可能主要是因为个别企业准备不够充分,在部分环节准备不到位或存在疏忽。

“IPO撤单现象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监管部门始终保持了从严监管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董登新补充道。

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IPO撤单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把好“入口关”的效果,体现了“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监管导向。

过去一年,监管部门多次强调杜绝“带病闯关”,坚持“申报即担责”。2021年7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注册制下督促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归位尽责的指导意见》提到,进一步扩大现场检查和督导面,坚持“申报即担责”的原则,对收到现场检查或督导通知后撤回的项目,证监会及交易所将依法组织核查。证监会还表示,要建立投行业务违规问题台账,对投行项目撤否率高、公司债券违约率高、执业质量评价低、市场反映问题多的证券公司,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项检查。

“随着监管制度完善、监管水平提升,以及中介机构归位尽责,堵住IPO各环节漏洞或风险点的效果也持续显现。”董登新称。

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效果正在显现,企业“带病闯关”现象减少,未来出现较多IPO集中撤单现象的可能性不大。

孙金钜认为,今年监管部门将持续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推动保荐机构加深对注册制的理解,不断提升自身执业水平,上市公司的合规性问题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全年可能仍会有一些IPO撤单现象,但不会出现大规模撤单的情况。

IPO数量将保持在高位

尽管IPO撤单现象有所增多,但近期IPO节奏并未明显放缓或加快。业内普遍预计,今年IPO企业数量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1月尚未过半,已有10多家公司成功实施IPO,与2021年相比并无明显变化。目前IPO储备项目较为充足,全年有望保持常态化发行节奏。”孙金钜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据Wind数据,2021年境内资本市场共有524家公司进行了IPO,合计募资5426.54亿元,同比增长13%。IPO公司数量和募资额创新高。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称,2022年全年IPO公司数量仍将保持在高位,证券市场将更好发挥直接融资功能,助力更多中小创新企业做优做强。

董登新进一步指出,全面注册制改革趋势下,各板块制度将更为包容、更加开放,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将进一步提升,这从根本上决定了IPO将保持常态化。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最新预测,2022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将会持续增长,全年科创板或有170只至200只新股上市,创业板或有210只至240只新股上市,沪深主板或有120只至150只新股上市。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