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划定沿黄9市陆域红线、有效应对1985年来最严重秋汛 山东保护、发展黄河显成效

时间:2021-11-11 11:58:00 来源:大众网 发布者:DN032

11月11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周连华说,山东坚持“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全力打造生态保护样板区、长久安澜示范带、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文化“两创”新标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贯彻“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凝聚形成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坚定不移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编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划定沿黄9市陆域生态红线,入选全国首批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19年以来黄河干流水质稳定在二类,国控断面优良比例提高了18.1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PM2.5浓度比2019年同期下降28.6%。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进展顺利,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累计修复湿地2.3万亩,生态补水6.37亿立方,鸟类由187种增加到371种,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

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提升。坚定不移把黄河安澜、守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突出重要位置,聚焦“根治水患、防治干旱”,完成黄河下游及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建成黄河河道标准化堤防,有效应对1985年以来最严重秋汛、1988年以来最大洪水,确保了“人员安全、堤坝稳固、水不漫滩”。完成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骨干河道和128条中小河道防洪治理、242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汶河全流域防洪能力提高到50年一遇标准。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定涵盖174个行业类别的1045个用水定额,引黄灌区农业节水灌溉面积扩大到5397万亩,万元GDP用水量较2019年下降4.44%,水资源节约评价工作被国务院通报表扬。

高质量发展态势强劲。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坚持“四个区分”、执行“五个减量替代”,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加快推动钢铁、石化、铝业等七大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化工园区由199家压减到84家,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国家生态环境大数据超算云中心、黄河三角洲物联网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落地实施,沿黄9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6133家、比2019年增长34%,“四新”经济占比达29.8%、比2019年提高2个百分点,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三年初见成效”并加快向“五年取得突破”迈进。加强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30.1%,比2019年提高3.5个百分点。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步伐坚实,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全面展开,山东自贸区、上合示范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引领作用凸显,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整体提升。

黄河滩区居民实现“安居梦”。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完成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累计投资371亿元,建成外迁社区、村台社区55个,新建护城堤33.9公里,改造提升旧村台99个、临时撤离道路473公里。统筹建设产业园区项目44个,配套建设一批学校、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成效突出。坚定不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弘扬齐鲁文化,开展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实施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70个,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鲁国故城、大汶口文化遗址、城子崖遗址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快建设,涌现出《黄河入海》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连续举办7届,搭建起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平台,齐鲁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文章来源:大众网)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